因此,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可融入的城市化市民化,已经成为中国今后最紧迫的挑战。
高盛分析师表示,中国政府可能会特意淡化上述各种举措,避免出现刺激这一字眼。另一些分析师则认为,政府将会依赖过去曾用过的刺激消费的手段。
现在,中国高层领导人需要进行艰难抉择,决定是否应该将短期内可能打击增长的经济改革措施搁置一边。另外,在中国央行决定打压押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投机者后,人民币汇率也跌到了一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人民币汇率下跌(或至少是升值步伐放慢)可以使中国低端出口商的压力有所缓解。可以接受的下限是GDP必须保证比较充分的就业。不过,一些专家依然相信,中国领导层将坚持自己的立场,把重点放在改革而不是刺激上。
按房屋面积计算的总销量下降0.1%,至1.047亿平方米。1-2月份零售额同比增11.8%,增幅为2011年2月以来最低。为了维持高投资,地方政府背负了大量负债。
由于工业化阶段国内储蓄不足,新加坡的高投资率伴随着持续的贸易逆差,在投资率下滑后,净出口开始转正并快速攀升,这使得新加坡得以消化其产能并支持经济平稳增长。当然,如果这个企业家只进行土地投机,那么房地产泡沫也不会转化为高投资。假设上帝把美国的资本积累水平一夜之间送给中国,中国应该为突然失去了"投资空间"而感到忧虑吗?或者说应该担心富裕的贫困吗?答案是不用。第三,利率市场化、坏账率的上升将使银行盈利能力显著下降。
存量已然很大,而增量则更加惊人,建筑业统计数字显示2012年中国住宅竣工面积达到22亿平方米,全部中国人年均增加住房面积约1.7平方米。关于这两点,中国总理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强调了提高居民收入和减少政府管制的重要性。
只需要常识就可以判断,中国的住宅大量过剩了,房价的继续上涨不可持续。在投资下降过快的时候,可以考虑向全体居民发放购物券,以获取民众对改革的支持和保持总需求的平稳。这将显著降低金融系统的信用扩张能力。于是,企业家购置了土地,同时扩建了厂房,购买了新机器。
中国则相反,高投资率和贸易顺差同时出现,考虑到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货物出口国,将来在投资率开始下行之后,不可能再以更大的贸易顺差来维持经济增长。不过,对于中国,到那时候会不会已经错失良机了呢? 进入专题: 投资悬崖 。资本积累多了,边际投资回报自然会下降。 变悬崖为坦途 化解风险总体的原则是消费要硬,投资要软,力争总量软着陆。
但真正需要解释的是,中国资本回报率在快速下降,已经处于远低于资金成本的水平,为什么投资还在迅猛增长呢?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是本文"投资悬崖"假说的重要基础。日本、韩国的投资率从未超过40%,台湾则只有在一年超过了30%。
最后,高投资还面临这环境约束。以此计算,人均住房面积大约37平方米,超过了大部分发达国家。
他甚至蠢蠢欲动,开始筹划用土地融资搞些"钱生钱"的生意了。2013年其净出口占GDP的比重仍然维持在23%的惊人水平。根据清华大学白重恩教授研究,中国资本回报率在2008年以后经历了快速的下降,2008年以前的资本回报率大约在8-10%左右,而到了2012年则降到了2.7%,对比中国银行业一年期贷款的基准利率是6.5%左右。第一,政策需要发生在促消费的需求方,就是要通过各种手段提高普通民众收入占GDP的比重。这是中国经济政策"速度情结"的一个很重要基础。2008年之后,中国的劳动力供给开始紧张,工资水平有了显著的上涨,这也很大程度导致了资本回报率的下降。
与此同时,另外一个因素也非常重要(这也是笔者要强调的),就是中国持续膨胀的房地产泡沫有力地促进了投资。如果一套房平均是100平方米,22亿平方米可以折合成2200万套新房,可以让所有湖南人搬一次新家。
越来越多的人期盼环境的改善,即便经济增速慢一点。第一,劳动力短缺状况加剧,工资的上涨进一步降低投资回报率。
如果未来投资率平均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中国将在2022年把投资率降到40%(这仍然是个很高的水平)以下,总体持续时间将达到20年。经济学源于斯密的《国富论》,这门学问还远不完美,但是其基本的规律在我看来已经有如牛顿力学一样坚实。
最后,同时也极其重要的一个政策是要预备一个规模足够大的消费基金。但是,市场有其自然之道。中国的资本回报率显著下降不难理解。如果简单的高投资就可以持续成长,逼近技术前沿(比如说美国的水平),那么世界上就不应该有穷国。
中国的过度投资愈演愈烈,但是警告的声音却似乎日渐被淡忘。一句话,美国居民所正在享受的,中国人民也渴望拥有。
经济运行在一定阶段可能会被外力极大扭曲,但是假以时日,反弹的力量会逐渐集聚,市场的力量会重新主宰。于是,他兴奋地寻找新的土地,计划进行下一轮的产能扩张。
最和中国接近的是新加坡,它的投资率在1971年第一次高于40%,在1985年则是最后一次高于40%,在期间的15年中有5年低于40%,最高达到过47%,平均是41.8%。不过他们也无需感到惭愧,因为原因也很简单:泡沫正在膨胀。
但是,市场可以追逐趋势,纵情于泡沫,政府却不能。结构扭曲、泡沫经济的发展往往会持续相当的时间,在其壮大的过程中,危机预言家一路都是"错"的,而趋势追逐者则一路凯歌。把经济资源尽快从投资领域引导到消费领域是中国避开投资悬崖的唯一途径,但由于体制原因,这个转移并不容易,而时间已经非常紧迫。从收入分配上看,经济产出会在资本和劳动之间分配,资本拿得多了,劳动拿得就少了,反之亦然。
理论上,这种情况会导致中国的投资出现快速的萎缩,而现实却正相反。而信用扩张是地产泡沫和整个投资热潮的根本推动力。
笔者认为中国将面临投资悬崖风险,也就是投资增速快速下降导致经济过度萧条。综上所述,所有的这些因素都指向一个方向:中国正在迫近投资悬崖。
在未来3-5年,相信都很难看到投资率下降到40%以下。他会这样考虑,几年以后土地升值会得到丰厚的回报,即便制鞋业务不太赚钱。
文章发布:2025-04-05 20:00:22
本文链接: http://8hyrx.onlinekreditetestsiegergerade.org/u645n/9611.html
评论列表
总之,从要素投入和效率提高两个角度看,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还很大。
索嘎